杂病心法要诀(痹病)
发布日期:2024-08-23 14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86

1.痹病总括

三痹之因风寒湿,五痹筋骨脉肌皮,风胜行痹寒痹痛,湿胜着痹重难支。皮麻肌木肤色变,筋挛骨重遇邪时,复感于邪入藏府,周同脉痹不相移。

痹因风寒湿杂合而病,按其主因,分为三痹。

行痹,风邪为主,其痛流走。

痛痹,寒邪为主,其痛甚苦。

着痹,湿邪为主,其痛重着。

按其病发部位,又分五痹。

皮痹,皮麻,微痛痒。多发于秋时。秋行金令,肺属金,主气,外合皮毛。

脉痹,脉中血变色,不流行。多发于夏时。夏行火令,心属火,主血。

肌痹,肌肉顽木,不知痛痒。多发于长夏。长夏行土令,脾属土,主肌肉。

筋痹,筋挛节痛,屈而不伸。多发于春时。春行木令,肝属木,主筋。

骨痹,骨重痠疼不能举。多发于冬时。冬行水令,肾属水,主骨。

五痹不已,复感于邪,邪深入藏府,病势发展为藏府之痹。皮痹而至肺痹,脉痹而至心痹,肌痹而至脾痹,筋痹而至肝痹,骨痹而至肾痹。

脉痹病在血脉,血脉周身流行,故脉痹上下左右相移。若痹在血脉,能随血脉上下为病,但患有定处,不左右相移,则名之为周痹。

痛风、流火、历节风,诸痹之俗称也。

2.周痹

周痹患定无歇止,左右不移上下行,似风偏废只足手,口眼无斜有痛疼。

周痹,或痛、或肿,或手、或足,患有定处,痛无歇止。或从上病及于下,或从下病及于上。或两手,或两足,或单手、或单足,或单边偏废似中风。中风偏废则口眼㖞邪身有痛,周痹偏废则不㖞斜,身体他处无痛。周痹痛处固定,痛无歇止;众痹痛有歇止,左右相移流走。

3.痹病生死证

痹在筋骨痛难已,留连皮脉易为功,痹久入藏中虚死,藏实不受复还生。

痹在筋骨则邪已深,故痛久而难愈。痹在皮脉则邪浅,故易治。痹病日久,内传所合之藏,则为五藏之痹,藏气虚受邪成藏痹者,多难治。藏气实不受邪者,五痹病势不成藏痹,则易治。例如,久病皮痹,复感于邪,肺气实则不受邪,皮痹不至于成肺痹;若肺气虚,皮痹内传入肺而成肺痹,则有胸满,烦,喘咳等证。

4.痹入藏府证

肺痹烦满喘咳嗽,肾胀尻踵脊代头,脾呕痞硬肢懈堕,心烦悸噫恐时休,数饮卧惊肝太息,饮秘胀泻在肠究,胞秘沃痛鼻清涕,三焦胃附胆无忧。

久病皮痹,复感于邪,见胸满而烦喘咳之证,是邪内传于肺,则为肺痹。

久病脉痹,复感于邪,而见心烦、心悸、嗌干、噫气、时而恐之证,是邪内传于心,则为心痹。

久病肌痹,复感于邪,而见呕涎、心下痞硬、四肢懈堕之证,是邪内传于脾,则为脾痹。

久病筋痹,复感于邪,而见喜饮、小便数多,夜卧则惊太息之证,则为肝痹。

久病骨痹,复感于邪,而见少腹胀,尻以代踵,脊以代头,足挛不伸,伛偻不直之证,则为肾痹。

肠痹,久痹不已复感于邪,藏实不受而传府者,凡见喜饮小便秘,不胀则泻,不泻则胀之证,是邪内传于大小肠,则为肠痹。

胞痹,久痹不已复感于邪,藏实不受而传府者,凡见少腹胞中,按如沃汤状而痛,小便秘涩,鼻流清涕之证,是邪内传于膀胱,则为胞痹。

三焦之痹附于膀胱,胃痹附于大小肠,胆为清净之府,不受痹邪。

5.痹之虚实

痹虚加减小续命,痹实增味五痹汤,麻桂红花芷葛附,虎羊耆草二防羌。

气虚者病诸痹,宜加减小续命汤(240),即风胜行痹倍防风,寒胜痛痹倍附子,湿胜着痹倍防己。皮痹加黄芪或桂枝,皮脉痹加姜黄或红花,肌痹加葛根或白芷,筋痹加羚羊角或续断,骨痹加虎骨或狗脊。有汗减麻黄,便溏减防己,寒胜减黄芩,加干姜,热胜减附子,加石膏。

气血实者病诸痹,宜增味五痹汤。

增味五痹汤:麻黄  桂枝 红花  白芷  葛根  附子  虎骨  羚羊角  黄芪  甘草  防风  防己  羌活

行痹以羌活、防风为主,痛痹以麻黄、附子为主,着痹以防己、羌活为主,皮痹以黄芪、桂皮为主,脉痹以红花、桂枝为主,肌痹以葛根、白芷为主,筋痹以羚羊角为主,骨痹以虎骨为主。

6.三痹与肠痹胞痹初病

三痹木通长流水,湿加防己风羌防,寒痹附麻分汗入,胞肠五苓附子苍。

三痹,即行痹、痛痹、着痹。宜木通汤。

木通汤:木通(不见水者)30克

以长流水2碗,煎1碗,热服取微汗,不愈再服,以愈为度。

行痹者,其痛上下、左右流走相移,加羌活、防风以去风邪。

寒痹者,其痛甚苦,有汗加附子,无汗加麻黄,以去寒邪。

着痹者,其痛重着难移,加防己以去湿邪。

胞痹宜五苓散(161)加附子。

肠痹宜五苓散加苍术。

7.久痹入藏

三痹十全无白术,牛秦续杜细独防,独活加桑除耆续,入藏乘虚久痹方。

久痹不已,邪入藏府,留连日久,宜三痹汤或独活寄生汤。

三痹汤:人参  茯苓  甘草  当归   熟地  川芎   白芍  肉桂  黄芪  牛膝  秦艽  续断  杜仲  细辛  独活   防风

独活寄生汤:人参  茯苓  甘草  当归   熟地  川芎   白芍  肉桂  牛膝  秦艽  杜仲  细辛  独活   防风  桑寄生

8.虚实皮痹

黄芪益气虚皮痹,皮麻不知痒与疼,补中益气加红柏,味秋芩夏桂加冬。

皮痹,皮麻无痛痒,气实者,用小续命汤(240)加姜黄或红花。气虚者,用黄芪益气汤。

黄芪益气汤:黄芪  人参  白术  炙甘草  陈皮  当归  升麻  柴胡  红花  黄柏

秋加五味子,夏加黄芩,冬加桂皮。

9.冷痹热痹

蠲痹冷痹身寒厥,附归耆草桂羌防,肌热如火名热痹,羚犀升阳散火汤。

冷痹,痹病而身寒无热,四肢厥冷,名曰冷痹,宜蠲痹汤。

热痹,痹病而肌热如火,名曰热痹,宜加味升阳散火汤。

蠲痹汤:附子  当归  黄芪  炙草(即艾草)  官桂  羌活  防风 

加味升阳散火汤:升阳散火汤(29) 加羚羊角、犀角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天顺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